古琴研学之烟花三月下扬州| 携琴访友 返璞归真

[复制链接]
查看6957 | 回复0 | 2023-5-11 17: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阳春三月,万象更新,因疫情憋屈了三年的双脚终于可以自由出行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出发永远比向往有意义。我随同几位琴友兴高采烈地在某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清晨踏上了开往苏州的高铁,开启江南古琴游学第一站——苏州,园林之城,记忆中的园林极尽婉约、雅致,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幅绝美的园林图画。福人居福地,讲着吴侬软语的苏州土著,修了多少辈子才降生在这小桥流水、月落乌啼的清凉之地。

0c25a26bdb947f36b1d5fe83d697d786.jpg

苏州自古人文荟萃,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在苏州成立的“今虞琴社”与《今虞》期刊,是近代琴史、琴学的重要缘起。在苏州拜访的第一位琴家——吴明涛老师,便是吴门琴家的嫡传后人,同行的琴友灵芝描写他是“立如芝兰玉树,笑如朗月入怀”,明涛老师外形儒雅潇洒、爽朗热情。他幽默乐观、生动有趣向我们讲述了自小受琴学世家熏陶,10岁跟随祖父吴兆基先生习琴,起初只当成一件好玩的事儿,随着岁月的沉淀,心有灵犀,心有所向,逐渐悟得古琴中的文化底蕴与内在魅力。弹琴、读书、焚香、赏炉,道器无间,润物细无声。

a3736bcbb1e50c223033b158db5b2573.jpg

古琴世家,一定有传世的藏琴。话题自然聊到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在广州接见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时候,嘱咐琴家李蓬蓬用唐琴“九霄环佩”现场弹奏了一曲《流水》。此琴距今一千六百年多年,仍然能演奏出跌宕、绮丽、幽远、隽永的旷世琴音,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更是琴人的骄傲。明涛老师说目前存世的唐琴估摸有20张左右,并慷慨拿出他们家传世的晚唐名琴——“玉玲珑”,用他好听的苏州官话告诉我们,该琴在上个世纪躲过两次劫难。

011dfe26012a316732b156c71540990d.jpg

第一劫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疯狂轰炸苏州,曾祖父吴兰荪带着另外两张老琴去吴江避难,途中遭到土匪绑架打劫,两张心爱老琴不知下落,“玉玲珑”没有带走,得以幸存。第二劫是文革期间,红卫兵上门抄家破“四旧”,古籍字画、名贵瓷器均遭毁坏,最后轮到这张“玉玲珑”老琴,祖父吴兆基跟红卫兵小将说:“古琴是乐器,不带阶级性,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能弹,工人阶级、革命干将也能弹”。并用泛音弹奏了《东方红》,得到了红卫兵的认可,该琴得以幸免并保存至今。

9d2c594610ad947ccc0ff5873e3e589e.jpg

金、石、土、革、丝、竹、匏、木八音之中,琴德最优,琴棋书画四艺以琴为首,历史上不可一世的圣贤,人人都精通琴艺,把琴列为首位,是因为古人以琴应道,以棋应阴阳,以书应四象,以画应八卦万物。器以载道,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语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其弦外之音与画外之象是众多文人士大夫的内在追求。

4ba580a356111b1ae941085e487b16b0.jpg

“雨落下,桥那边人家,叮叮铛踩屋檐,热闹的人间,云破月明露了笑脸,秦淮缓缓流呀,江南锦绣,金陵风雅情呀……”出租车干净舒适,音响里轻轻传出柔婉的评弹,甜糯的吴侬软语如同空气中飘着的淡淡花香,浸人心脾。裴金宝先生住处幽雅,绿荫绕屋,屋内的湖石琴台,缂丝版画,尽显文士之风。印象深刻的是中堂上悬挂的一幅貌似观音,却是家里已故长辈的画像。图像左右的对联:“往日功德——本来;今朝敬神——自在”。禅风凌冽,道法自然;持平常心,做自在人,自在随心,回归自我本来面目。

f0c9db96e4910474cf0db873511d2e24.jpg

久闻裴先生大名,吴中地区的音乐大师、斫琴家、修复家,擅长打谱。今日得见,如邻家大叔,亲切和蔼,风趣健谈。裴先生自叙是个玩家,从小受环境熏陶,吹拉弹唱一学就会。家住苏州城北的望亭古镇,傍河而居,耳濡目染江南丝竹的种种乐器,推窗看着披红挂绿的婚庆彩船,听着熟悉的旋律随着河水飘荡,能辨别出乐师们是苏州城北的还是隔壁无锡来的。他自己说同一首乐曲,他能唱出近百种调门,对音乐的天赋、加上熟悉各地的乐曲及其细微变化,成就了他传奇的一生。

59fab64631c19bf7be93c30c432042b7.jpg

一方水土一方人,丰富的民间音乐、戏曲民歌、诗词吟诵、传统读唱为其后来演奏和打谱古琴打下良好的根基。大千世界不乏才情之人,可耐得住寂寞者少之又少;芸芸众生修身齐家、独善其身者众多,可有立国平天下志向之人却凤毛麟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古琴这样的小众乐器是无人问津,裴先生却感于寂寞,坐冷板凳,将不为人重视的传世曲谱日复一日,几十年如一日地悉心熏习、研讨、打磨。弹琴的人都了解打谱是非常艰辛的工作,小曲三月,大曲三年,几十首曲子,日积月累,耗费了多少个日日夜夜?

8f40ca572d3b0495d0f01f812ff27377.jpg

既入琴道,当为琴思。古琴曲的打谱,须遵循着曲以载道、一曲多姿的传统文人意蕴,恪守字曲相谐、弦而歌之的传统,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残月清秋、梧桐深院、离愁别怀、寂寞孤廖……”翻开《裴柏闻琴斋琴谱——裴金宝古琴打谱集》,每首曲谱都凝结着裴老师的心血与才情,字字珠玑,句句关情,跳动的音符、旋律组成了优美的乐句、乐章。朱晞为该谱集作序,赞叹裴老师“有才情,怀大志,勤操劳,能刻苦,貌木讷,却明理,这样的性格,应是吴中山水养育而成,与吴中文脉异曲同工,煞是迷人”。

f1dbe040b413ea3286bb8de96f2443ec.jpg

苏州的汪铎老先生,吴门琴人的大德,“洞庭云间客,林屋山下人”耄耋之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予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汪老鹤发童颜,气定神闲,脸上带着真诚的微笑,这是我第二次近距离走近他,感觉他越发的仙风道骨。汪老出生在古琴世家,其生母吴湘岑是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女琴家,自少好古,深受吴门琴风熏陶。“吴门琴派最主要的特点是文人琴,有别于早期流行于宫廷的乐府琴和后期流俗于酒肆茶楼的演艺琴,文人琴兼具儒派和山林派气息。“吴声清越,气度不凡,有国士之风。”

6471c443cc74fcf811ba18fd02af6fe1.jpg

在聊天中了解到汪铎老先生只弹丝弦琴,坚持以身作则、不遗余力致力于丝弦古琴的传习与传播,在一堆与时俱进求发展、求创新的嘈杂声里尤为珍贵,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古琴前辈,听汪老弹琴是一种精神享受,淸微、淡泊、空灵、隽永,别具虞山文人的琴韵。当年孔子痴迷“韶乐”,以致“三月不知肉味”,他盛赞《关雎》之洋洋乎!盈耳哉!如此动人的古乐,可惜我们听不到了。如果说还有一点期待,那就只有倚赖古琴了。只有古琴这种民间乐器至今还在弹奏老祖宗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曲谱,泛音如天、散音如地、按音如人,当您颔首低胸,端坐琴台,勾挑抹剔,吟猱绰注,一遍遍习练、演绎心中的《高山》、《流水》、《梅花》、《幽兰》等传统经典名曲,古琴便是古圣先贤对我们说话,浅吟低唱、天人合一的高尚情怀。

cf618da92babbdb1dee72cbc24a823e2.jpg

《今虞》琴刊于1937年问世,艰难时期为古琴的继承和发扬留下不朽篇章。“琴为圣乐,君子涵养中和之气,籍以修身理性”。追溯《今虞》的宗旨,査阜西先生在发刊辞中有一句话,意味深长。“使来日中华民族之音乐,尚能保有炎黄遗胄之成分。”汪铎老先生感于琴学研究当以弘扬琴道为己任,便牵手同道缦友、有识之士同扶大雅元音,于2002年创立吴声琴学研究所,亲自主编古琴学术刊物《琴道》,影响深远。

1c1b4a1540e73e3952766c3acdfa2de2.jpg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古琴既是乐器,更是道器,其文化属性远远大于音乐属性。器以载道,美成在久,凡长久、美好、真实的东西,需要日积月累的时间沉淀,带着克制与自律,不轻易随波逐流。古琴自问世以来,凝结着文学、美学、哲学、律学的万千气象与品格方向,由艺臻道,由道统艺,琴心琴艺,与天地同和。古琴弹给自己听,弹给知音听,淸微淡远,妙指正心,中正平和,修心修艺,今生遇见古琴,有望找到更好的自己。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有朝一日,云游四海,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胸怀天下,返璞归真。

4469f93b7af12c7ef5d5b7794fb44099.jpg

此次携琴访友、古琴游学,还拜访了苏州吴中区天池村木渎竺坞山房主人、嚄村制砚名师徐佩根老师,徐老师领我们步行至一处摩崖石刻原址,潭水幽深,石壁陡峭,天然景致令人流连忘返。许多的古村落在现代化进程中消退隐没,幸好有徐老师这样一群人在默默坚守,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才得以绵延、持续。“缂丝技艺甲天下”,江苏省非遗大师——罗关根老先生,淡泊功名,深居简出,全身心放在缂丝技艺的创作上,艺术因个性而绽放,罗老师用他浓重的方言,给我们介绍他的压箱作品,赤城可爱,令人动容,衷心祝愿罗老先生的缂丝作品名满天下。

e95d85e3160123ee7266e6c3fecccc6e.jpg

e11e2125b01447076b1c4164b4c60932.jpg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请您把文章分享给更多朋友
关注平台收听未来,查看历史消息分享更多精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