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村:谈古琴减字谱的节奏问题

[复制链接]
查看5588 | 回复0 | 2023-4-10 1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6a561acdaa69f263fd924ba732336a4.jpg


摘要:
古琴减字谱是一种以音位为主要记述目的的指法谱。其在音位、弦序、左右手指法、乃至虚实音分、徽位律制等方面都具有着一定的独特性。但其节奏无明确标示,却是千百年来在习琴过程中的困扰所在。琴谱是音乐的物质载体,每种谱式都体现着一种文明的精神和其文化的属性。因此,无论是在琴谱上加注符号或佐以辅助乐谱,似乎都不能很好地对这一问题予以解决。所以对减字谱的取舍采取慎重再慎重的学术态度,才能达到对传统文化保护和弘扬的良好目的。
关键词:古琴;减字谱;节奏问题


谈古琴减字谱的节奏问题
西安音乐学院 李村

2003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了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古“琴”,成为继中国昆曲之后的入选项目。   


“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在三千多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了独立完善的学科体系,称作“琴学”。它在中国文化史、哲学史、思想史、音乐史、美学史等领域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是反映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精神思想的一面镜子,鉴于“琴”重要的社会、人文、历史地位,数千年来“琴文化”一直被代代传承与发展完善。故,研习“琴学”是了解我国传统精英文化精神思想的必要途径和窗口。


琴谱是琴曲的载体,保存记录着有史以来丰富的琴学信息与音乐曲谱。目前,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所发现的最古老的琴曲谱本是《碣石调·幽兰》,此曲为唐人手抄本,全谱共分为四拍,共224行,每行20—24个字不等,共约4954个汉字记述而成。故,此谱被称为文字谱,也是目前所见的唯一文字琴谱。


一直沿用到今天的减字谱,就是在这种由汉字书写而成的文字谱的基础上将汉字的部首、笔画、偏旁重新简化、拆组、会意,并随着历史进程逐步衍变发展而成。用这种谱式记录传承的明代以来琴谱有150多种,琴曲三千余首,这为我们保存了一笔巨大而珍贵的音乐文化财富。但由于观念、意识、文化趋向等诸方面历史原因,致使减字谱记述的千余首琴曲如同天书般被历史尘封。这对于今天琴曲的挖掘、整理而言,无疑工作是巨大的。所以,如何对古琴减字谱顺利地进行音乐考古发掘,尽可能最大程度地在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科学、尊重前人劳动的前提下,以详实、准确的学术态度去研究发掘琴谱的历史风貌和精神内涵是这项工作最终的要求与目的。故而,正确的理解谱式、解读琴谱,尤现重要。


古琴减字谱是一种以音位为主要记述目的的手法谱,其在音位、弦序、左右手指法、虚实音分、徽位、散、泛、按音乃至琴律等方面都具有着一定的独特性。此外,减字谱对丰富的操弄手法、多彩绚烂的调式、旋法以及悠久的音乐传统都有着相对真实的记录。让今天的我们还能看到在漫长历史过程中琴曲的发展脉络与联系,对传统琴学具有难能可贵的研究价值与特殊意义。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减字谱在现代教学、传播中存在不能适应当今需要的情况。最为突出的矛盾是:节奏无明确标示的问题。


就此,前人曾做过不少尝试与探索。如:清代张鹤《琴学入门》(1864年)、民国杨宗稷《琴学丛书》(1911年)等在纵向左书减字谱旁用加注点拍的方式进行标示,补充说明节奏,这对无明确节奏标示的减字谱而言有了很大的改观。


近现代以来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逐渐形成加注简谱以及现在所普遍使用的横向右书双行谱。所谓双行谱即:简谱与减字谱、或五线谱与减字谱相结合的一种新方式。此类琴谱改革的方案、思路,主要目的在于借鉴其它谱式来弥补减字谱无明显节奏标示的问题,如《古琴曲集》(1962年)等。


在20世纪末,出现以横向右书的五线谱上标示类似弹拨乐的演奏符号谱。这种方式主要目的在于借鉴其它谱式的节奏表示的同时提高视谱的速度。如龚一《古琴演奏法》。


当前对于减字谱的谱式问题各家看法不一。观点一:普遍使用的简谱或五线谱与减字谱相结合的双行谱式丧失了减字谱的传统谱式审美,破坏了原谱的谱意及记述方式,其节拍重音与小节线等导致贻误产生矛盾,在学习与使用过程中增加了识谱难度,故对原古谱持保留态度。观点二:抱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需要,及对琴曲解读的补充作用,认为五线谱与减字谱的双行谱式是最佳方案,对简谱、五线谱的不恰当方面,用调整拍速与小节线的方式来克服。观点三:借鉴其它谱式符号辅助解决减字谱节奏不明的问题,对其增加的识谱繁难问题所采取的解决方法为:改减字谱谱字为指法符号,并附于其它谱式之上,放弃传统减字谱的使用。


对此笔者认为,琴谱是音乐的物质显现,体现的是人类精神世界的音乐文明。谱式的产生过程与其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文字、语言等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历史所留下的每一种谱式,都在体现着一种文明的精神和它的文化属性,也都有其最为适宜的音乐表述特定形式。物质载体的灭亡,必然导致精神的消亡。“体之不存,我魂何依?”故而,对于减字谱的取舍问题应采取慎重再慎重的严谨学术态度。


一、关于借助五线谱来补充减字谱的方法问题
首先,在如今的世界音乐生活中,曾被认为科学、严整的五线谱记谱方式,在现代世界音乐发展、创作中显现出了它的局限性。同时,这种局限性也体现在音位、节奏上的记述不足。所以,世界范围的音乐家们都在不同程度地试图努力进一步对五线谱进行完善。也就是说,五线谱也需要,并且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着。因此,五线谱为主体的古琴记谱方式是否可取?似值得再考虑。其次,五线谱记述的音乐对象是以平均律为基础的,对其它律制的音位记述有很大的局限性和误解性,对古琴左右手的丰富技法、虚实音分等的精准表达也未能尽善。尤其是对历史久远的琴曲而言有着极大的不适用性,如《幽兰》《离骚》《樵歌》等琴曲,用五线谱按其规范记录就无法如实反映其律制的历史面貌,会显得很不恰当,这无疑会抹杀掉原本的琴曲精神以及人文内涵,使人们在理解和认知琴曲方面产生一定的误导。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果单纯用五线谱的规范去记录《离骚》《幽兰》,那么,不但用别的乐器难以弹奏,甚至无法聆听,即便用古琴去弹奏,也会显得混乱不堪,不知所云。对于希望借助五线谱达到东西文化交流的良好愿望而言,也是难以实现的。在琴谱上,除了非常少量的泛音和散音,用五线谱尚可诠释外,其他琴谱内容绝难达到。如果对古琴音乐属性与形态有一定认知与理解,就不难想到,古琴的音声审美、意境追求主要是通过左手多种吟、猱、绰、注、虚、实、走手音等方式来表达体现的,并且古琴音乐的特点是散、泛、按三种音色交相辉映,构成全篇。如此以来,即便是少量的泛音和散音,也不是都能成句成段。再有,律制的不同,这在民族音乐当中比比皆是,如新疆木卡姆、南管等等。所以,用五线谱来交流古琴音乐不仅无法正确传达信息,有背初衷,而且还会造成不必要的以讹传讹的误解。同时,只有在准确地保持、体现自身的文化价值与审美属性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并获得平等和尊重,反之,则不然。

二、关于对五线谱节奏标示的借鉴问题
欧洲音乐文化对节奏、时值的概念、定义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节奏、时值的概念、定义从根本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追求。欧洲音乐主要是以严格的小节线和机械的节拍器为节奏、时值的基本单位和标准,以此为起点发展而成。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节奏、时值的概念、定义是以人的自然呼吸、心脉律动、语言规律等诸因素为基础的,形成了与欧洲音乐文化的本质差异。因此,借鉴五线谱的节奏标示来弥补减字谱的节奏标示的不足,只可能看作是特定历史发展时期的权宜之计,绝非最佳方案。我们民族的时空意识、思维能力很强,追求无限、相对、自由,一切的律动、规律都是在矛盾对立中体现。所以,模式、机械、强制地用异己文化的音乐思维、审美体现的节奏标尺概念,来规范我们民族音乐的节奏标尺的方式,是不合适的,也是违背民族审美心态和民族传统音乐特定语法结构的。故而,用五线谱记述某些琴曲,就会出现不完整小节所造成的不恰当现象。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不同谱式是不能完全代替的,尤其是有着千年左右时间验证的古琴专用谱式——减字谱。五线谱在音位记述上是不能恰当地适应琴曲的需要的。减字谱节奏等方面的功能问题,还是要建立在对自身体系的得体、合理的完善之上。


三、对于减字谱无明确节奏标示问题的认识
在今天的学习与研究中,减字谱没有明确节奏标示的确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疑惑与困扰。琴学传统中向来有“传曲不传谱,传谱不传句”(见明代朱权《神奇秘谱·序》)的说法,从中隐约体现出在曾经的历史阶段,琴曲与琴谱是传一不传二的,即便传以琴谱,也不会将节奏、句法轻易传授。这种理念似乎与传统文化的传授理念相暗合。


而清代徐祺《五知斋琴谱》(1722年)等琴谱减字行距间长短、粗细不等的虚线及谱面标注的符号(见《研露楼琴谱·禹会涂山/汉宫秋月》中)非常值得注意。谱前凡例中有“句读圈断以警浑弹……长笔竖直以醒急连,轻重缓连勿浑看……”的条目。由此,对于谱式不完备而产生的种种困惑似乎有了找到答案的隐约希望。至少,我们可以判定这些虚线应该是某种节奏意义的暗示。还有另一种可能,即这是一种节奏标示的雏形。也许,由于某种人为或历史原因致使这种谱式还未能来及发展完善而停滞。遗憾的是目前我们还未能完全领悟、神会出其间的寓意。总之,迄今为止减字谱的节奏标示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也许这些传统琴谱中被认为不完备的谱式节奏信息遗痕,能给节奏标示补缺工作以难能可贵的启示。


由于种种特殊的社会、历史原因,中国传统文化被遗忘、否定的太多。这其中不乏一些尚未能被认识的人类文化精髓。笔者深感,减字谱这一有着悠久承传与使用的记谱方式,以其特有的精微、周详等记谱优势继续为琴文化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能使减字谱的节奏问题得以合理完善,将对传世琴曲的发掘与承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将在琴曲打谱以及不同时期不同谱本不同流派的琴学研究与实践中发挥实质性作用。所以减字谱的节奏标示问题亟需妥当解决。


据原载《交响》2008年第1期整理文章转自【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



6496068fc9c39493445f99d74a22486c.jpg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请您把文章分享给更多朋友
关注平台收听未来,查看历史消息分享更多精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